【学会活动】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承办的2023国际智能感知与融合论坛在深圳成功举行

2023年11月5-6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主办,CAAI智能融合专委会和华为公司组织,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和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联合承办的“2023国际智能感知与融合论坛”在广东深圳召开。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多名院士领衔,集结了领域专家学者,全场10个专题报告,吸引了线下200余人参加,线上全天累计观看人次30余万次。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何友,中国工程院于全院士、桂卫华院士、郑纬民院士、孔志印院士,华为Fellow、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徐文伟,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教授、深圳理工大学(筹)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教授、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汪萌教授、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教授、复旦大学教授姜育刚教授等受邀出席论坛并作精彩报告。 

会议各部分由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博士、中南大学阳春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卢湖川教授、智能融合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秀教授和华为学术组织系统部部长潘秋菱博士主持。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邹月娴教授、南山区科协常务副主席郑长华局长出席活动。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博士主持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由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田奇博士主持。他代表会议主办方、组织方及承办方向参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谢意,并指出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之一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论坛旨在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促进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领域的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智能感知与融合技术的发展,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繁荣作出贡献。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致辞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院长欧阳证在致辞中提到,高校在联通学术界和行业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搭建起专家同行间的学术交流平台和产业融合的孵化器,促进数据与信息学科领域的进步发展。何友院士在致辞中表示,智能融合将是未来智能科学发展一个突破点,是连接各个学科和人工智能的桥梁,是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的关键要素。智能融合专委会致力于汇聚该领域的专家资源,深入探讨智能融合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促进科研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学术交流,助推创新应用成果转化和落地;希望线上线下的专家学者充分交流、碰撞出新的灵感,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何友院士致辞

戴琼海院士在致辞中提到,在人工智能时代,感知和融合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和挑战,它是人工智能数据算力和算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物理世界映射到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和工具,是探索基本科学问题的得力工具。戴琼海院士表示,何友院士牵头成立的智能融合专委会,通过这两年召集、开展的精彩纷呈的活动,推动了人工智能、信息融合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戴琼海院士致辞

开幕式后,是上午的两场专题报告环节,分别由中南大学阳春华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卢湖川教授担任主持人。

阳春华教授、卢湖川教授主持专题报告

于全院士作报告

于全院士以“面向天空地一体化的云原生网络架构”为题作专题报告,从万物智联需求出发,提出了通信/计算/存储一体化的原生网络新型架构;从生物学启示出发,提出了类神经元的全解耦异构无线接入,实现空间、时间、频率、功率、编码等网络资源的高效柔性聚合和天空地一体化协同传输;针对不确定性的未知攻击应对难题,提出了类生物免疫的内生网络安全机制,实现零信任安全与自适应防御的有机结合;最后总结了云原生新型网络的云原生、智原生、安全内生、弹性内生、低成本、低能耗六大特征。

桂卫华院士作报告

桂卫华院士以“工业智能感知与系统”为题作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工业智能感知技术的来源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内涵、技术框架、技术特点及若干科学问题,并从高炉关键信息智能感知、铝电解工况智能识别、封装药瓶微量气体在线检测三个案例出发,介绍了工业智能感知技术的应用,最后分享了对工业智能感知的几点思考。

华为Fellow、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徐文伟作报告

华为Fellow、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徐文伟作题为“系统工程和架构创新,构筑世界有效算力第二平面”的报告,当前我国面临先进制程受限,需要从系统层面构筑竞争力,他介绍道,在当前计算产业,通过芯片工程、计算架构、互连架构、散热架构和网、存、算端到端协同优化的系统工程方法,突破了集群计算的工程瓶颈。他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系统工程,践行产学研深度融合,自立自强,努力构筑我国计算产业核心动能。 

深圳理工大学(筹)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教授作报告

深圳理工大学(筹)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潘毅教授以“智能感知和智慧融合在自闭症预测上的应用”为题作专题报告,介绍了团队在自闭症预测上的部分工作,包括多模态影像数据融合的自闭症早期预测、基于EEG信号的自闭症筛查研究等,从行为学、基因和MRI影像等多方面实现多模态融合分析技术和分级筛查策略应用。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教授作报告

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王振常教授以“面向影像医学的人工智能现状与挑战”为题,从影像医学作用与特点、发展趋势、需求和困境引入了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新机遇,梳理了当前面临的技术挑战,并总结了破局的两大关键要素——融合观念先于技术,以及临床诊疗需求牵引研发技术革新,清晰呈现了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的未来发展之路。

下午的专题报告环节由智能融合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李秀教授和华为学术组织系统部部长潘秋菱博士担任主持人。 

智能融合专委会秘书长李秀教授、潘秋菱博士主持专题报告

郑纬民院士作报告

郑纬民院士以“大模型需要软硬件协同设计与优化”为题,介绍了团队在大模型优化、部署的相关工作,从网络拓扑与并行优化、体系结构与访存策略、存储结构与检查点策略三个角度,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软件优化,将训练系统扩展到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的全机规模,实现支持最高174万亿参数量的模型训练任务,这是人类首次达到人脑神经元突触规模(百万亿)的预训练模型。

合肥工业大学汪萌副校长作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汪萌副校长以“基于智能交互的心理情感计算分析”为题,介绍了心理情感计算分析的最新进展和技术应用,从非接触式生理信号估计、微动作感知及情绪识别、情感对话等方面对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介绍了团队在智能心理监护系统、智慧心身测评一体机、智能交互式干预仓等方面的落地应用。

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作报告

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在“协作机器学习安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协作机器学习的背景,然后介绍了团队在协作机器学习安全方面的工作,最后梳理了数据隐私泄露、数据质量可验证、数据销毁安全等协作机器学习安全性方面待解决的问题。 

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作报告

复旦大学姜育刚教授以“视频内容分析:现状与六大趋势”为题,介绍了视频大数据、视频内容分析这个计算机视觉前沿问题,梳理总结了视频内容分析的六大趋势:训练数据从单一到多元、网络架构从分散到统一、监督信号从人标到自学、知识融入从外部到联合、部署推理从普适到专用、可信学习从探索到应用。

专委会副秘书长刘瑜总结会议

最后,专委会副秘书长刘瑜总结会议,宣布2023国际智能感知与融合论坛圆满闭幕。

2023国际智能感知与融合论坛,专家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既介绍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也剖析了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和面临的核心难点、为与会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场技术盛宴。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大力支持下,本届论坛为国内外智能融合领域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科研平台以及与产业合作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智能融合技术在各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转化落地。该论坛吸引了海内外学者的大量关注和热烈讨论。

会场交流讨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he maximum upload file size: 50 MB. You can upload: image, audio, video, document, spreadsheet, interactive, text, archive, code, other. Links to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and other services inser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ll be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rop fil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