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活动】院士论坛:“AI新质生产力:前沿突破与产业引领”

Academician Forum: “AI-Driven New Productive Forces: Frontier Innovations and Industrial Leadership”

论坛介绍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科技格局与产业形态,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以大模型为代表的通用智能技术不断突破算法与算力边界,人机语音交互、机器人本体与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持续演进,推动智能系统从“感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正不断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业态,形成“AI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

在此背景下,本论坛以“AI新质生产力:前沿突破与产业引领”为主题,汇聚人工智能领域多位院士及顶尖专家,围绕大模型技术创新、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自主控制、农业智能化转型以及AI伦理与治理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旨在系统梳理AI前沿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与趋势,探讨科技创新如何驱动产业跃迁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过专家思想的交汇与产学研的深度对话,本论坛将助力构建开放、共创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推动AI技术成果加速转化,为中国乃至全球的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战略引领。

时间:2025年11月14日14:00-17:00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14号会议室B厅

指导单位: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承办单位: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智能系统专业委员会

合作单位:深圳市龙岗区人工智能(机器人)署、清华大学国际研究生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论坛主席

  • 何友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坛学术主席(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 刘劼 博士 IEEE Fellow,哈工大(深圳)国际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智慧农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 姚新 博士IEEE Fellow,岭南大学副校长(研究与创新),唐天燊机器学习讲座教授,香港工程院院士,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
  • 张民 博士 哈工大(深圳)特聘校长助理,计算与智能研究院院长

论坛产业主席(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 田奇 博士 IEEE/ACM Fellow, 华为终端BG首席科学家,光明实验室主任
  • 张正友 博士 IEEE/ACM Fellow,腾讯首席科学家

论坛组织主席(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 李光林 博士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所长、首席科学家,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 邹月娴 博士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论坛议程

时间内容主持人
14:00-14:05论坛开幕致辞 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领导邹月娴 博士
14:05-14:10论坛开幕致辞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领导
14:10-14:40主旨报告1:AI治理是AI落地应用的关键 演讲嘉宾:姚新 博士
14:40-15:10主旨报告2:精准自主智慧农场前沿技术探索 演讲嘉宾:何亮 博士
15:10-15:302024年度“深圳人工智能奖”颁奖仪式 AI创意大赛颁奖仪式 2025年度 高交会“具身智能创新奖、智能应用先锋奖”颁奖仪式
15:30-16:00主旨报告3:音视频语音分离技术 演讲嘉宾:汪德亮 博士
16:00-16:30主旨报告4:驱动全模态感知革命,让AI真正理解物理世界 演讲嘉宾:许晋诚 博士
16:30-17:00主旨报告5:多模态统一建模:扩散与自回归之争 演讲嘉宾:袁粒 博士
17:00论坛闭幕

论坛嘉宾及报告简介

演讲嘉宾1:姚新 博士

1. 报告题目

AI治理是AI落地应用的关键

2. 报告摘要

人工智能治理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学术界到工业界,从企业到政府,从国家层面到联合国,大家无一不在呼吁要对人工智能进行治理。但是绝大多数的呼吁都比较抽象,停留在概念层面。具体要治理什么,怎么治理,怎么客观评价和衡量治理的成效,都比较模糊。这种模糊性有时会让企业和研究人员无所适从,不知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本讲座先对可信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伦理和人工智能治理做一个初步梳理,然后通过具体实例来展示人工智能治理可以一步一步地从小做起。抽象的概念可以具体化,量化,从而工具化,用于支撑人工智能治理。

3. 个人简介

姚新,博士,岭南大学副校长(研究与创新)、唐天燊机器学习讲座教授、IEEE Fellow、香港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曾在南方科技大学,英国伯明罕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防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姚新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领军学者,他的研究工作曾获2001 IEEE Donald G. Fink 最佳论文奖、2011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最佳论文奖,以及2010、2016和2017 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最佳论文奖等。他于2003年获选IEEE Fellow,在2012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尔夫森优秀研究奖,2013年获IEEE计算智慧学会演化计算先驱奖(迄今唯一华人获奖者),以及2020年获IEEE Frank Rosenblatt奖(首位华人获奖者)。姚新教授在2003-08期间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的主编,2014-15年任IEEE计算智能学会主席。自2021年起,姚新教授每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首2%顶尖科学家;并获选为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全球高被引学者”。近年来,姚新教授致力于可信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研究。

演讲嘉宾2:何亮 博士

1. 报告题目

精准自主智慧农场前沿技术探索

2. 报告摘要

随着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复杂,智慧农业作为解决方案之一,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报告基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在田间作物生产中的发展脉络,探讨智慧农业前沿技术的演进趋势。综合分析物联网、多模态融合、知识表示、强化学习等核心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引智能体这一新兴范式,阐述其在农业智能决策、自主执行和协同优化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剖析当前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面临的实时感知不足、知识静态化、跨场景泛化能力弱等挑战,提出多智能体系统将成为下一代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核心,,并展望从经验驱动向智能驱动、再向智能体自主协同的农业生产范式转变。

3. 个人简介

何亮,清华大学研究员、新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援疆干部,新疆大学智能与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研究领域为语音处理、知识图谱与智能决策等。常年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丰富教学科学研究经验和领域专业知识。主持6项国家级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参与8项国家级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技术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研成果在国家重要部门与地区部署百余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代表性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Featured Articles)等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科研成果孵化产业公司,北京华控智加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演讲嘉宾3:汪德亮 博士

1. 报告题目

音视频语音分离技术

2. 报告摘要

听觉与视觉在感知过程中相辅相成。在基于音频的语音分离任务中引入视觉线索,可以显著提升分离性能。本报告介绍了一种名为AV-CrossNet的视听(AV)系统,该系统可用于语音增强、目标说话人提取以及多说话人语音分离。AV-CrossNet通过复数谱映射来实现,即训练一个深度学习模型,直接从含噪混合信号的复数谱中估计出目标信号的实部和虚部谱图。为了有效利用视觉信息,该系统引入了预提取的视觉嵌入特征,并采用了一个由时序卷积层构成的视觉编码器。音频与视觉特征在输入到AV-CrossNet模块之前,首先在一个早期融合层中进行融合。评估结果表明,AV-CrossNet在多项视听任务上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即使在未经训练和存在数据不匹配的测试集上也表现出卓越的性能。

3. 个人简介

汪德亮分别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于1991年从南加州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2025年,他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以及认知与脑科学中心任职,担任教授及大学杰出学者。他近期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他曾于1996年获得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青年研究者奖,2008年获得国际神经网络学会颁发的亥姆霍兹奖,以及2025年获得IEEE计算智能学会神经网络先驱奖。此外,他还曾荣获IEEE计算智能学会2007年度杰出论文奖和IEEE信号处理学会2019年度最佳论文奖。他是IEEE、ISCA和AAIA会士,现任期刊《Neural Networks》主编。

演讲嘉宾4:许晋诚 博士

1. 报告题目

驱动全模态感知革命,让AI真正理解物理世界

2. 报告摘要

报告将重点介绍帕西尼以触觉稀缺模态为核心驱动全模态感知革命,从具身核心零部件到多维触觉人形机器人制造,并构建起“高精度物理感知(传感器)- 海量全模态数据(数据集)- 泛化智能决策(大模型)- 多场景落地” 的具身智能全栈平台,从而实现从底层技术到完整解决方案的全面覆盖,打破 AI 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边界,让AI真正理解物理世界,重塑全球生产力。

3. 个人简介

许晋诚,帕西尼感知科技创始人及CEO,日本早稻田大学工学博士,师从机器人业界权威菅野重树教授,担任日本国家级项目核心成员。长期从事人形机器人本体、高精度触觉传感器与机器人灵巧手研发,具备丰富产业化经验,发表多篇国际学术论文,拥有中外专利70余项。在许博士带领下,公司以突破式6D霍尔阵列式多维触觉技术为核心,成功研发出具备15种感知维度的高精度触觉传感器,打破欧美技术垄断,成为机器人领域唯一实现大规模应用的触觉传感器供应商。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帕西尼已获比亚迪、京东、北汽、商汤、招银国际、南山战新投、盈富泰克等累计超10亿元融资,创全球触觉技术领域融资纪录。客户覆盖精密制造、物流仓储、汽车产线、商超零售、智能家居、医疗康养等多个领域,商业交付规模持续领跑行业。

演讲嘉宾5:袁粒 博士

1. 报告题目

多模态统一建模:扩散与自回归之争

2. 报告摘要

多模态理解和生成两个领域蓬勃发展,当前主流多模态理解模型主要借助大语言模型作为理解和逻辑推理的“中枢”,以自回归式Transformer(AutoRegressive Transformer)为主干模型,而多模态生成以扩散式Transformer (Diffusion Transformer)作为主要模型。多模态生成领域一直在尝试自回归式生成,而近期学术界开始利用Diffusion构建多模态理解(大语言模型),两个领域在尝试对方的建模方式,预示着对多模态理解和生成在逐步走向统一的期望,而以自回归还是扩散建模来统一理解和生成仍有待争论,本次报告重点讲解两种建模方式的各自优势,并以此探讨自回归和扩散建模谁将作为主干来统一多模态,亦或者如何混搭两种建模的方案优劣,最后探讨生成理解统一架构目前存在的挑战。

3. 个人简介

袁粒,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入选2022年国家优秀留学生奖(归国类)、2023年福布斯亚洲30U30等,主持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和国自然基金等。 研究方向为多模态深度学习,代表性学术工作包括T2T-ViT、Video-LLaVA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期刊和顶会上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IEEE TPAMI/CVPR等,研究工作被引用一万五千余次,代表性一作论文单篇被引三千余次,代表性应用工作包括ChatExcel、Open-Sora Plan视频生成开源计划。

论坛报名方式

欢迎感兴趣的同仁、朋友们扫描件下发二维码报名参加!

深圳市人工智能学会(Shenzhen Associat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简称SAAI),是由深圳市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登记的深圳市地方性、非营利性学术社团组织。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是SAAI理事长单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大学、深圳技术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21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为SAAI理事会员单位。SAAI积极推动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建设,现已成立十个专业委员会:1) 机器人智能系统专业委员会(SAAI TC-RIS);2) 自然语言理解专业委员会(SAAI TC-NLU);3) 智能金融专业委员会(SAAI TC-IF);4) 认知系统与智能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SAAI TC-CSIIP);5) 法律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SAAI TC-LAI);6) 智慧空间专业委员会(SAAI TC-SmartSpace);7) AI伦理治理专业委员会(SAAI TC-AIEG);8)AI红树林专业委员会(SAAI TC-AIM);9) 智慧海洋专业委员会(SAAI TC-SmartOcean);10) 大模型技术及应用专业委员会(SAAI TC-LM);以及五个工作委员会:1) 女性AI科技工作者委员会(SAAI WC-WAIP);2) 青年工作委员会(SAAI WC-Young);3) AI城市治理工作委员会(SAAI WC-AIUG);4) 财经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SAAI WC-FEAI);5) 教育工作委员会(SAAI WC-AIEC)。SAAI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科技服务平台,汇聚产、学、研、政、投多方力量和资源,学会秉持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愿景,以“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前沿基础理论和与关键技术研究”、“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兴产业发展”和“推广人工智能科普教育”为三大核心使命,确立了“学术高地、引领知识、赋能产业”三大核心价值。SAAI全力打造了一系列专业品牌活动,包括:“深圳人工智能奖”、“信息科技女性精英论坛 (Women’s Elite Foru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WeFIT)”、“人工智能科普基地”、“深圳市优秀科技学术论文遴选”、“SAAI -产学研政投沙龙”、“SAAI -博士论坛”、“SAAI -高质量科技探索营”、“SAAI -青年研享论坛”、和“SAAI -新兴产业智库”等。依托丰富的专业资源与人才优势,SAAI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专业培训、学术出版、人才推荐、学术评价、成果鉴定、评优评奖、专家咨询、建言献策以及科技会展等工作;加速推动深圳市和广东省人工智能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助力我国新兴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提升,吸引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人才、技术与资源,向深圳及广东聚集,提升深圳市在全国以及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标准制定权和产业降本增效影响力。

SAAI的三服务SAAI的三支持
服务支撑国家战略
服务助力创新知识和创新技术
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支持产学研政投的发展需求
支持会员个人的发展需求
支持会员单位的发展需求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The maximum upload file size: 50 MB. You can upload: image, audio, video, document, spreadsheet, interactive, text, archive, code, other. Links to YouTube, Facebook, Twitter and other services inserted in the comment text will be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rop file here